湖南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五:土家族摆手舞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及古老风俗的舞蹈。摆手舞产生在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流传区域内的各县志厅志均有记载,主要流传在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等县。湘西土家族摆手舞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夜间表演。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系集歌、舞、乐、剧于一体的庞大载体,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迁徙、狩猎捕鱼、桑蚕绩织、刀耕火种、古代战事、神话传说及饮食起居日常生活等广泛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有带有浓重原始宗教色彩的“祭祀舞”,有反映古代渔猎生活的“狩猎舞”,有表现春耕夏耘的“农事舞”,有反映民族风情的“民俗舞”,有体现古代战争题材的“军前舞”,还有专供土官土司取乐的“宴会舞”等等。它以史诗般的结构和炽热的色彩,向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气势磅礴的民族历史画卷和风情浓郁的土家生活画卷,其舞蹈内容以上述仪式程序结构而成。
土家族摆手舞动作大方、粗犷、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边摆边跳。具体运用有撒谷种、望太阳、撬岩头、穿花、披甲、牛打架、狗连裆、老鹰抓鸡、摸冰口、抖狗蚤等。摆手舞伴有起腔歌和摆手歌以及锣鼓伴奏,曲目根据舞蹈的内容及动作一曲多变。舞蹈场地一般在坪坝上。舞蹈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其音乐包括声乐伴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声乐主要有起腔歌和摆手歌,乐器主要是鼓和锣,曲目根据舞蹈的内容及动作而一曲多变。
2006年,土家族摆手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局为保护主体。
(土家族大摆手舞活动)
(土家族同胞邀请游客一起跳起摆手舞)
(土家居民在村寨的草坪跳起欢快的摆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