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鼓舞

发稿时间:2018-09-30 13:33    浏览次数:1855    来源:文创湖南    作者:

湖南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六:湘西苗族鼓舞

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苗族地区最独特的舞蹈艺术。它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凤凰县、泸溪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等。

湘西苗族鼓舞历史悠久,据历史文献记载源于汉代以前,产生在苗族祭礼活动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鼓舞己成为苗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艺术形式。湖南省文化厅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凤凰县山江镇、吉首市矮寨镇、己略乡、古丈县默戎镇分别授于“民族艺术之乡”、“苗族花鼓之乡”称号,以示保护。国家文化部于2004年4月公布第二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试点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列入其保护试点区。苗族鼓舞是试点区的重点保护项目。

湘西苗族鼓舞的种类多达几十种,常见的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人鼓舞、团圆鼓舞。这些舞蹈动作的特点是:打鼓起舞,节奏明快,动作舒展大方,双手交替击鼓,两脚轮换跳跃,全身不停扭摆。《猴儿鼓舞》灵巧多变,风趣诙谐,挑逗戏耍,时儿打鼓、时儿离鼓、表演协调。《花鼓舞》温婉妖媚,轻盈柔软,身态柔美,极富表现。《男女鼓舞》多为屈膝矮桩,全身舞动,动作精犷,豪放刚健,《女子鼓舞》双脚轮梭,步伐灵活,头稍摇动,腰随扭摆,含蓄抒情。《团圆鼓舞》场面宏大,时儿边歌边舞,柔慢抒情,时儿激情狂舞,轻松活泼。

早在1955年古丈县苗族女青年龙彩莲,参加波兰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表演了女子单人鼓舞,获是极好的评价。湘西苗族鼓舞因形成的历史久远,对研究苗族的历史、战争、宗教、迁移、生产、生产、爱情、民俗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湘西苗族鼓舞舞蹈动作分为生产劳动、生活习俗、武功拳术和动物动作四大类。其特点节奏明快,动作舒展大方,双手交替击鼓,两脚轮换跳跃,全身不停扭摆。猴儿鼓舞风趣诙谐,花鼓舞轻盈柔美,男女鼓舞豪放刚健,女子鼓舞含蓄抒情。团圆鼓舞场面宏大。湘西苗族鼓舞苗鼓具有规范的套路,节奏复杂,常见的有3/4、2/4、4/4三种。鼓舞的基本步伐有三步、小踢腿步、滚翻身、踩三角走三步等。

2006年,湘西苗族鼓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局为保护主体。

image.png


image.png

上一条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1970-01-01
下一条 土家族摆手舞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