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山歌

发稿时间:2018-09-27 19:30    浏览次数:3283    来源:文创湖南    作者:

新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娄底市西部,盘依雪峰山东南麓、资水中游,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人口130万。新化,是古梅山峒蛮的中心地带,宋代以前此地为瑶、苗族聚居地,汉称“长沙蛮”。直到北宋开发梅山,汉族不断涌入,瑶、苗、汉民族逐渐融合,我们的先民们就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劳作和生活,不断形成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

梅山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富有浓郁本土特色的新化山歌,更是一枝绚丽的奇葩。五十年代初期,著名民间歌手伍喜珍,把一首高腔山歌《郎在高山打鸟玩》唱进了中南海怀仁堂,博得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赞扬。

新化山歌的起源,历代县志和府志都没有记载,但从民间流传的山歌中可以寻找踪迹:“秦始皇兴起到如今”,以史诗为据,宋·章悖有《开梅山歌》为证:“穿堂之鼓堂壁悬,两头击鼓歌声传”,生动地记载了梅山山歌的一种特殊演唱形式;清末大学者黄宗宪《山歌题记》中记载:“冈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曰往复,歌声不歇”。因此有民歌研究专家认为,新化山歌起源于先秦,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新化山歌世代相传,不断丰富和发展,至民国己深入到民间生活的各个角落,几乎事事有歌,天天有歌。从内容上划分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节气歌、陶情歌等,而其中的陶情歌更是珍品。

新化山歌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是美学价值极高的民间文学文本。在音乐上特色更为鲜明,不管是高腔山歌、花腔山歌、平腔山歌、波罗山歌和兴隆山歌,起音都较高,跳跃性强,往往是一人起头众人和,歌声抬得山转水动,具有粗犷、激越、陡峭、抒情的风格和大胆、利索、调皮、带有野性美的特色,是我国民间音乐中的一枝带露的野玫瑰。

新化山歌历史悠久,是汉、瑶、苗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的艺术结晶。它全面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民族地区的民俗生活和文化传统,是研究和了解湖湘文化和梅山文化的重要史料。它对语言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以及民间音乐和民间文学等多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它对当地人民的文化认同和维护民族团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维系梅山民族的精神纽带;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音乐的瑰宝。

image.png

(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创造的音乐艺术——新化山歌)

上一条 茶山号子 1970-01-01
下一条 酉水船工号子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