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栏山杯】杜甫墓和杜文贞公祠

发稿时间:2019-04-02 07:07    浏览次数:2528    来源:    作者:

资源项目名称:【马栏山杯】杜甫墓和杜文贞公祠

单位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史称“诗圣”。晚年由长安避兵乱于巴蜀,后漂泊湖湘,唐大历五年(770)年秋病逝于中县坪(昌江县治)寓所,卒年59岁。杜甫墓与杜文贞公祠位于平江县城东南15公里的安定镇小田村天井湖,始建于唐,历代屡有修葺。从光绪五年(1879年)至光绪九年(1883年),平江名士李元度、张岳龄和平江县事武陵县知县李宗莲等人出资或筹资先后对杜甫墓和杜文贞公祠主体建筑进行了大修,形成由墓祠、官厅、僧舍三个并列且相对独立的院落,祠后建有“铁瓶诗社”和“浣花草堂”等附属建筑,构成典型墓祠合一祭祀古建筑群。整个建筑采用湘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建造工艺和庭院式布局,既体现了浓郁的地方气息,又营造出庄严肃穆的墓祠氛围。墓祠内发现并保存下来的红砂岩仰覆莲柱础、唐代卷草纹墓砖、北宋元豐年号及其他款识的铭文墙砖和有500年树龄的古罗汉松等,展现出杜甫墓与杜文贞公祠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资源项目简介:杜甫墓与杜文贞公祠所在的平江县,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为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带。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主要气候特征为:春温多雨,寒流频繁,降水集中,雨季明显;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无霜期长。这里四季分明,季节性强。在自然地理上属湘东丘陵山地,山地占总面积的28.5%,丘陵占55.9%,地势东南部和东北部高,西南部低。在境内形成了丘陵、盆地纵横交错的自然地貌,同时在这众多丘陵山地和盆地之间孕育了众多的河流和小溪。杜甫墓祠位于平江县安定镇小田村印子组三斗坡天井湖边(现已干涸并夷为平地),墓祠建筑方向大体座北朝南,其所处位置正好在一东西向的山岭上,周围是低矮的丘陵山地与众多狭长小盆地相间的地形地貌,属于盆地往丘陵山地过渡和延伸的边缘地带。东南为平江县面积相对较大的安定盆地,东去30公里为县境第一高峰连云山;东北约6公里为奔腾西去的汨水,唐时的昌江县城中县坪就在汨水边;西距3公里左右为李家尖;西北离平江县城约15公里。G106国道在墓祠东南约4公里处蜿蜒通过,是周围群众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要道和必经之路,墓祠南部有一条东西向的专用水泥道路与G106国道相通,并与附近村组的通村公路相接。

杜甫墓与杜文贞公祠东南部为小田村方家组,东临殷家组、村小学和小田村村部,西南为印子组三斗坡,杜甫墓祠后山则为石浆村冷屋组。山上除村民住房周围少量栽种供自家食用的蔬菜外,多以种植油茶等经济林木为主,其他还有板栗、马尾松、樟树、杉树、楠竹等,山前坡下盆地几乎全部种植水稻和油菜等农作物。传统农业在这里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特种种植业、加工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在此还没有形成气候。在小田村及其附近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在杜甫墓祠控制地带周围有小田村印子组、方家组、殷家组以及石浆村冷屋组村民共有500多人,居民以李姓、何姓、叶姓居多,同时,在杜甫墓祠西侧约2公里处有杜家洞,系杜氏族人聚居地,居民都为杜甫后裔。这种聚族而居的习俗与平江以山地和丘陵居多,过去交通不便且经济相对落后存在极大联系。在这样落后和闭塞的情况下,人们多以家族或宗族为单位聚族而居,一个盆地或一座山头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居住单位。因此,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在这里保存得完整而持久。这里民风淳朴,厚德崇礼。并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诗词歌赋、楹联书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时尚追求,形成了其独有的人文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授权项目重点元素细节图: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授权设计的特别要求:突显地域文化特色,展现杜甫文化和精神的内涵。


上一条 【马栏山杯】平江起义旧址(天岳书院)文创产品设计 1970-01-01
下一条 【马栏山杯】谷雨烟茶包装设计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