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斗牛舞
湖南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十二:连山斗牛舞
湘西南会同,地处怀化市南部。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流传在连山的斗牛舞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连山斗牛舞起源古老,流行在会同县连山乡、团河镇、高椅乡一带。是人们祈求农作物丰收的图腾舞蹈。它与神农炎帝时期的原始农业和牛耕种植水稻有关,而会同先民是南方最早的农耕民族之一。因此,斗牛舞的原生态应是远古初进入犁耕时代,距今已是近五千年。
斗牛舞表演人数为八至十六人不等,有牧童二人,每头牛由二人扮演,一人演牛头,一人演牛尾。也有三人表演的,两人执牛头格斗,一人扮罗汉。
连山斗牛舞表演时没有十分固定套路,随意性较强,舞蹈动作主要是摹拟牛的生活和格斗的形态,如表演牛的种种生活习态,吃草、磨草、舔毛、弹腿、挨背、恋凼等各种动作,并套以犁田、耙田。格斗时有对角、拗角,勾、绊、撞、踢等战术。牛格斗虽然紧张,但配上两个牧童的神态表演,又是吆喝、鞭打,又是扯尾巴、牵牛鼻子,最后以火攻牛,使其分开。每个情节一环套一环,紧紧相连,动作细腻逼真。把牛演得淋漓尽致,令人身临其境,使整个舞蹈显得有松有驰,风趣盎然。
六十年代初,我县开展民间艺术普查,对该舞蹈进行了场记、整理,送至地区艺术馆,并纳入怀化地区民间舞蹈集成,后收集入湖南省民间舞蹈集成。2009年,全国首届会同炎帝故里文化研讨会在会同召开,连山斗牛舞作为民俗文化节目展演,折射出炎帝在会同这片土地上原始文化形态的身影,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