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山孟姜女传说

发稿时间:2018-09-28 17:19    浏览次数:3505    来源:文创湖南    作者:

湖南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之一:嘉山孟姜女传说

学术界认定山东淄博、河北秦皇岛、江苏苏州和上海松江、湖南津市以及陕西铜川,为孟姜女传说故事的五大流传区域。嘉山孟姜女传说就是其中之一。

清《直隶澧州志》记载:“秦时州有孟姜女者,适范郎,因秦始皇筑长城范郎往供役,姜女于州嘉山之顶筑台以望……”至今,在常德津市境内之嘉山,与孟姜女传说相关的仍有孟姜故宅、孟姜祠、望夫岩、相思竹、恨石、镜石、澡井、孟姜垸等物质遗存。

除以口头故事的形式流传外,还有戏曲(傩戏、荆河戏等),曲艺(丝弦、鼓书等)、音乐(小调、民歌)、文人诗词以及民间祭祀活动等方式传承。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传承性的民间文学形式。

据清同治六年(1867)版《孟姜山志》所录的晋代卓云《孟姜女列传》的记载,孟姜女(姜是姓氏,孟是排行)为秦黔中郡慈姑县(即今澧县)人,家住嘉山、澧水之东的孟姜垸。这里内有良田,外临大泽。姜家家境殷实,除粮桑之外,每年还可收鲜鱼千担左右。孟姜女从小受到良好而又严格的家庭教育,知书达礼,女红颇精。当地有一个习俗,即每年三月桃花水涨之时,士女执兰招魂,以除不祥,其场面是极为热闹的。孟姜女尚幼,一次随父前去观玩,却一到即返,说:“男女混杂,有何观焉?”其父听后惊喜十分,言道:“吾姜族得奇女子也。”

几年后,姜家在澧水之阴的翠麓之阳(即今嘉山南麓),修造宅第、花园、荷池,竣工后举家乔迁。时孟姜女初长成,如花似玉,却足不出户,静守闺帏,只是在花园里、荷池畔散步舒心,故邻里罕见之。

翠麓南麓之西,还住着一户范姓家人,老俩口膝下仅有一子,其子名忠,字荩臣,乳名喜郎。范喜郎虽然家贫,但在与老父躬耕之余,却能不遑寝息,饱学博览,且心地善良,志向高远,无论人品才学,人皆称好。

当时秦始皇担心胡人亡秦,乃倾举国之力,北筑长城。刚刚成年的范喜郎被先后两次抓去服徭役和苦役。第一次,在长城服役三月,不堪其苦,便偷空逃了回来。不料刚近家门,又遇上差官抓丁,慌乱中跳进姜家花园里,藏匿在一棵大树上,从夜半一直蹲到晌午。正欲回家去,这时却从花园门口传来一阵说笑声,孟姜女在侍女们伴护下来到花园里的荷池,解衣沐浴。

时值暑月,范喜郎蹲在树上本来热得难受,又眼见这般情景,急得一声咳了出来。池中人听到男子咳声,一时手忙脚乱。先是折荷遮身,后才穿戴齐整。侍女找来长篙,朝树上猛打。范喜郎下得树来,面红耳赤,喃喃道:“吾未见也,吾未见也。”孟姜女瞥见其窘态,令侍女问明缘故。范喜郎将逃役躲差之事一一相告。孟姜女听后十分同情,观他仪表堂堂,举止端正,况且荷池露身,传出不雅,自己又值“当嫁”年龄,不觉春心萌动。于是禀告父母,道出心曲。后经双方父母同意,便准备在姜家成亲。那日,姜家喜气盈庭,宾客满门,新郎新妇仪礼之后,刚要入洞房时,装扮成亲朋前来道贺的几名差官齐声喝道:“范喜郎,你往何处逃!”于是,范喜郎因逃皇差,又被罚服三年苦役。他第二次被抓了。

喜事成了悲事。夫妻如雷轰顶,几欲晕厥,泪流满面,难舍难分。范喜郎被差官押上路,孟姜女罩着红盖头(巾)哭送十里,是谓“送哥郎”。临别时,范喜郎揭开红盖头,相视良久,说:“我要上船了,你回去吧。”孟姜女答道:“三年后,我依然在此接你回家,不然,我将去长城寻你。”上船了,范喜郎把红盖头撂给孟姜女,不巧落入水中。可真怪,它并不下沉,竟随船漂去。后来范喜郎上岸时捞起并随身携带。

自从范喜郎北去之后,孟姜女天天来到嘉山最高处的一块台地上,朝望其回,暮盼其归,朝朝暮暮,望穿了几多天边云,盼隐了无数月旁星,可仍不见范郎回归。此台传为“望夫台”。望夫台旁有一块大石头,每次望夫,孟姜女总要将它当成无道的秦君,狠狠地掐它几下,石头上便留下若干指甲痕,此石传为“恨石”。每上一次山顶,孟姜女还将拄来的竹竿插到望夫台旁,久之,在她眼泪滋润下,竟长成一片茂密的竹林。竹叶遮住了视线,孟姜女用绣花针一下一下将其刺成细丝垂下,从缝隙里凝望其夫。此竹传为“丝竹”。孟姜女贞忱的望夫之心感动了这片竹林。一日,竹中长者开言了:“孟姜女啊,坐等不如出寻。你将我等砍下,扎成竹排,涉水跋山出外寻夫去吧!”

孟姜女乘竹排,渡云梦,翻越千山万岭,走过千里万程,终于带着亲手为范喜郎缝制的寒衣,来到榆林地段的长城脚下。得知范喜郎早已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不禁五内俱恸,大哭三昼夜。一时间,天昏日暗,阴风怒号,沙飞石走,鬼泣神惊,长城轰然崩塌五十里,露出累累尸骸。孟姜女祷告上苍:“我欲噬指滴血于骨骸之上,血外流者非夫骨,血内浸者是夫骨。”上苍果然显灵,在宛如红盖头的云彩飘引之下,孟姜女得到一副骨骸,血尽内浸且红润如鲜。孟姜女烧化寒衣,袱其夫骨,哭道:“范郎,我们回去吧!”归途中于延安宜君地段,渴甚而不得饮,孟姜女痛哭不已。于是,地为洞穿,泉涌不断。此泉传为“哭泉”。

关于孟姜女故事最后的结局,澧地历来传有两种:一种是返家途中疲病交加而卒(见明李如圭《贞节祠记》,载《直隶澧州志》);一种是秦君逼其为妃蹈火而亡(文字资料待查,民间至今仍然口头传诵)。

前一种说,孟姜女背着范郎骸骨,继续艰难南行,更加疲病交加,最后于西安府同官地段一石山下死去。当地人不详其何许人氏,但为其贞烈所感,将其尸与范骨合葬,并凿石为庙,塑像以祀。其像栩栩如生,光芒四射,长享方圆百里万民之香火,敬若神明。

后一种说,孟姜女寻夫,果到长城。得知范喜郎已死,便大哭不止,长城被哭倒五十里;同时大骂秦君而被差官捉去治罪。适逢阿房宫建成,正选天下美女入宫。孟姜女竟被看中,押入咸阳。秦君见其艳丽绝伦,逼她为妃。孟姜女愤恨至极,怒骂不止。按律应该处死,秦君却道:“若愿为妃,可免一死。”孟姜女毫不畏惧,最后投入熊熊烈焰之中,是谓蹈火而亡。画家贺旭据此为中国常德诗墙创作了《姜女蹈火》的石刻画。

2006年,嘉山孟姜女的传说已被评定为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008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保护名录扩展项目。常德津市文化局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民间香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的“孟姜女殿” 摄影王晓健)

                                                                   (孟姜女雕像揭幕 摄影王晓健)

                                                           孟姜女望夫塔 摄影王晓健

 

                                                            (六月六晒衣节贞烈祠景 摄影王晓健)

上一条 炎帝陵祭典 1970-01-01
下一条 女书习俗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