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哭嫁歌
湖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二十六:土家族哭嫁歌(永顺县)
湘西土家族婚嫁歌是全国土家族中唯一用土家语言演唱的长篇民间叙事歌谣。主要流布在云贵高原余脉武陵山区、湘、鄂、渝、黔等省市土家族聚居地。土家族婚嫁程序通过哭嫁习俗同步演唱,故此,土家族称“哭嫁歌”又称“十姊妹歌”,土家族哭嫁歌是1957年土家族确认后第一部出版的民间文学作品,用哭声来庆贺土家女出嫁,充分体现土家族独特的文化意识。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十分盛行,清代土家族诗人彭秋谭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披”遗意也。”(标字)具体描述了当时土家族“哭嫁”的场景。能述唱“哭嫁歌”,是衡量妇女才智的标准,湘西土家女子自幼都要学唱“哭嫁歌”。随着时代的变迁,湘西土家族在土家婚俗中以歌代哭,以哭伴乐的习俗却仍然盛行。其婚嫁仪式充满了离别牵挂,喜悦欢乐的群众文化娱乐氛围。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在艺术风格上,语言朴素、形象生动、意境清新、音韵和谐。在表现手法上,普遍采用了比兴、比拟、夸张、谐音双关等手法。巧妙程度令人拍案叫绝
以女子口头文学方式传承的土家族哭嫁歌对研究和发展中国民间文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湘西土家族婚嫁歌用土家语言述唱,对研究土家族历史、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及保护土家族语言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