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里耶境内,它始建于2006年,占地面积达3.6万平方米,投资高达1.2亿多元。秦简博物馆坐拥八面山、俯临酉水河,战国、秦、汉三朝三城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汇聚积淀,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秦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并且是集保管、研究、陈列秦简和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实物、标本于一体的公共建筑。
博物馆现在共展出青铜器、陶制品、简牍等珍贵文物433件,其中里耶秦简的内容更是涉及了秦王朝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被专家誉为秦朝的“百科全书”。馆藏文物向世人展示了两千多年前秦人智慧的超然和魅力,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在我馆展出的近300枚简牍中,有3枚最值得一提,也最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它们堪称博物馆“镇馆之宝”!
第一枚是记录着“迁陵洞庭郡”字样的简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分封天下为36郡,但是根据史书的记载以及专家学者的考古研究,36郡中根本没有“洞庭郡”的存在,2002年,这枚木简的出土就以实物的形式颠覆了历来对于秦代行政区划的结论,证明早在秦始皇统治时期确有“洞庭郡”的存在,它改写了秦代历史!
第二枚镇馆之宝是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九九乘法口诀表”的实物。口诀表是我们必背的数学运算工具,不论现在,还是古代,它都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离我们有2000多年的大秦帝国,秦人竟然已经熟练地应用了乘法交换律,而且还出现了分数,这不得不令人叹服!它让世人瞩目于这个崭新的数学文化精髓地——里耶。
此外,我馆还展示了一枚清晰地记录着“迁陵以邮行洞庭”字样的木简,它是中国邮政史上发现的最早实物,代表了中国邮政史的开端,同时,这枚木简也说明了早在秦朝统治时期,迁陵和洞庭之间就已经产生了书信往来,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洞庭郡的存在!
到目前为止,博物馆所展示出来的简牍还只是37400多枚珍宝中的边隅一角,其余的简牍仍然在省考古研究所由专家破译。通过现在博物馆所展示出来的惊人成果,我们有理由,并且有信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必将如惊世巨雷一般划破历史长空,让大秦王朝这个有着神秘身影的模糊巨人,愈来愈清晰地向我们走来!
【博物馆文产品】
里耶秦简卷轴
里耶位于武陵山腹地,酉水河的上游,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隶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与王村、浦市、茶峒并称为湘西四大名镇,是中国土家族的核心聚居区、『里耶』在土家语里是『开拓这片土地』的意思。
2002年6月里耶惊现战国至秦汉时期古城遗址,填补了国内秦汉古城,尤其是秦代古城考古的空白,特点是里耶古城出土了3.8万余枚秦简,内容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它完整地记载了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到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之间,洞庭郡迁陵县的行政治理与高效运转的真实状况,极大地增添和充实了秦代(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其价值可与殷墟甲骨文和敦煌文书等媲美。
里耶秦简内容丰富,涵括户口、土地开垦、物产、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奴隶买卖、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相关政令和文书,较为全面的反映了秦国时期楚、巴、秦及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为研究只有短暂十余年历史、且文献记载不多的秦王朝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为我们解读秦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历史社会状况提供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实录文献。
为了更好地展现里耶秦简的文化魅力,里耶秦简博物馆特推出《里耶秦简》宣纸艺术品,以飨社会各界之需。
本艺术品以中国传统宣纸为载体,采用中国专利『TZL200810180271.4宣影印』仿真复制技术,运用数字色彩制版技术和矿物颜料高精度印制,既展现了简牍的原始神韵,又具有不褪色和极强的防水性能,可长久保存。
本艺术品风格古朴典雅,用料考究,装裱所用绫子、花纹均契合中华传统,并根据中国传统裱褙法装裱,置于桐木盒内,利于携带保存。其整体工艺及包装聘请博物馆专家审定。每套作品限量制作,逐套编号,均附收藏证,彰显其收藏价值。
为了展现里耶秦简丰富的内容和秦隶文字的魅力,特选择了里耶(秦简)博物馆馆藏国宝级简牍『九九表』、邮书封检简和一组法学简牍原色制作,并以『酉阳丞印』封泥作为印章,艺术家黄永玉写『里耶秦简』为题签。在展现里耶秦简的本色和书法韵味的同时,并为收藏者留下了题写的空间。
里耶秦简纸镇
里耶秦简牍(简称里耶秦简),分为两部分:一是2002年6月出土于里耶战国秦汉古城址1号井;二是2015年12月出土于古城护城河城壕。
古城遗址在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学校范围内,城址为方形,包括护城河和城墙墙基,南北长235米,东西现存150米,西北护城河尚保留至今。简牍在第五层开始出现,共存37000多枚,书写方法均为墨写,书写材料绝大多数为木质。
里耶秦简的面世,是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涉及政治、法律制度、经济管理、乡村社会结构、历法、计时、历史地理等各个领域,对于研究秦朝历史以及文字发展史的意义极其重要。
为了弘扬简牍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在37000多枚简牍中选择了『6-1九九乘法口诀表』,它为算术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是中国乘法口诀表最早的实物证据;『9-24迁陵以邮行洞庭』是县一级政府发送文书物质往郡府,是秦朝帝国发达邮政网络的体现,是秦政令通达而维持行政运作的基础,其书法惹人注目,笔法严密精谨。
用名贵木材融入现代水晶内埋技术,涉及广角透视学、立体空间学、美学等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古香古色的艺术特点。与秦简融为一体,实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尤其在光线的折射下,显得更加晶莹剔透、赏心悦目,不仅让人近距离欣赏到秦简牍书法之美,而且是文人雅士书房的文书之宝,用来镇纸或压书,集实用观赏于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里耶秦井方壶
紫砂壶正面印有秦时迁陵到洞庭郡的邮传线路,而壶身造型以城池、城墙为参考物,稳固而坚定,与正面图画交相呼应。此壶除了闲暇时可品茗之幽香外,更将千年文化收纳其中,让人感悟文化悠远,是一件艺术与实用性并存的文创产品。
四十八勾西兰卡普丝巾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人的织锦,其历史源远流长,为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名锦”之一。民间称其为“打花”,多作铺盖用,土家语称为“西兰卡普”,意思为土花铺盖。《大明一统志》称之为“斑布”。宋代称“溪布”、“溪洞面”。 土家织锦的主要原料是丝线、棉线。它的织造方法沿用了古代斜织机的腰机式织法,把经线全拴在腰上,眼看手背,手织正面,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挑织而成。
“四十八勾”图案,是由八勾花、二十四勾花演变而来。纯抽象的几何线条、块面分割,变化丰富的构图单元布局、装饰元素的处理、各种艺术对比关系的应用以及对比色彩的并置运用,使之成为了西兰卡普中的精典图案,不仅被国家轻工部作为土家文化瑰宝珍藏,还流传到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传统的西兰卡普在技术上一直采用单面的表现手法,主要以丝、棉、麻为原料,除了厚重、价格偏高外,在日常使用中还容易受到季节限制,不易穿搭。而我馆推陈出新,采用手工印染技术,选取“四十八勾”图案作为代表,以桑蚕丝质地“作画”,让图案从单面走向双面,这样既更好地展示了土家织锦文化,也让消费者在使用中避免了单面丝巾经常会漏出底面的尴尬,还相对降低了成本,使价值最大化。同时,桑蚕丝富含18种氨基酸与蛋白质,对人体有着很好的营养作用,它是天然的动物蛋白质纤维,光滑柔软,细腻光泽,冬暖夏凉。无论从颜值还是实用,这款丝巾都满足了自用和送礼的无限需求。